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二十)他用智慧点醒无数企业家——记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招贵
来源: 作者: 日期: 2019-10-22 点击数:

校友名片

陈招贵,福建德化人,1977年出生,1993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日用化工专业,1997年毕业后到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从车间操作工做起,逐步获得不断晋升的机会,担任各级生产管理人员。2001年至2007年,在拥有近5000名员工的台资企业厦门好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历任培训专员、人力资源部主任等职,期间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厦大法律系大专文凭。2009年创办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注于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运作体系、降低成本、提升绩效。公司于2014年起,连续多年被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评为“企业管理咨询推荐机构”。


  母校情怀

陈招贵:别人问起我的学历,我总是如实相告,我并不觉得轻校的中专学历有什么不好;更何况学历是过去时,学习是现在时和将来时。当年在轻校学的很多东西,非常实用。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后,我有一次回到乡下老房子,翻到当年轻校的课本,重温了企业管理课程,心中很是感慨:如果当年在学校更用心一些,之后的路也许会轻松一些。所以想告诉学弟学妹:虽然现有的课程并不能任由自己喜好而选择,但只要学校安排了,就有其道理,就应该好好学习。有些虽然现在用不上,但是在以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可能就用上了。
 

1陈招贵(右)求学旧照.jpg
陈招贵(右)求学旧照

  
文/荷洁 图/陈招贵提供

如果朋友圈要评“最佳写手”的话,陈招贵一定当之无愧。每天无论多忙,他都会利用碎片时间,把这一天的所感所想所得,用高度浓缩的语言告诉朋友们。

他的“好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占了大半,而他的朋友圈内容又基本和企业经营管理有关,所以,经常有朋友跟他说:“谢谢你哦,我正迷茫呢,你点醒了我。”

陈招贵经营的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扮演的正是“企业顾问”的角色,因此有人开玩笑说,他的“朋友圈”算增值服务,得收费。

虽说是玩笑,陈招贵却露出了惯常的憨厚笑容,特别认真地说:哪能这样算呢。我被这么多人需要,那是我的荣幸!

  有准备:23岁即确定人生奋斗目标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招贵读初二时,和病魔抗争8年的母亲去世了。之前因为给母亲治病,家里欠了不少钱,所以当他还在厦门读中专时,“尽快还钱”就成了念念不忘的责任。

也正是为了这一目标,1997年中专毕业后他决定留在厦门。为了解决户口问题,他找了很多单位。当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厦门正新公司决定要他时,陈招贵兴奋得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招聘人员十分疑惑:值得这么高兴吗?

招聘人员的疑惑是有道理的:这不过是一份很辛苦、很枯燥的操作员工作,每天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8点,12小时倒班。但陈招贵似乎还觉得12个小时不够长,每天晚上下班后都在车间多待一个小时,认真去看每一台机器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研究它们所生产产品的合格率高低并查找原因。他关注并分析过的机器有100多台。

拿到第一月工资,他就开始计划还钱。在工厂宿舍里,他跟室友说:担心还不上钱。也就是那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定位。他分析了自己的特点:性格外向,沟通能力不错;在企业中,相比于走专业技术的路子,应该更适合朝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方向努力。

过了几个月,室友拿了一本《QC七大手法》回来,这是一本源自日本的品质管理书籍,在当时是很前卫的,公司里不要说基层员工了,一些管理者也不太懂。陈招贵翻了一下书,被吸引住了。室友说:“这本书挺难懂的,但听我们经理说,如果这本书的内容掌握并且懂得活用,以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很有帮助。你要喜欢,就送给你好了。”
 

2.年轻时的陈招贵.jpg
年轻时的陈招贵

  
    好学的陈招贵认认真真地读了这本书,同时也利用一切机会,不懂就问,拼命储存知识。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陈招贵的机会终于来了。

公司要进行储备干部选拔,陈招贵参加了考试。“试卷总共200分,《QC七大手法》里的知识就超过100分,再加上其他积累,就通过啦。”他顺利当上了车间管理人员。

当然,陈招贵在正新最大的“准备”,是为自己确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果说刚进公司时和室友的那次商量只是一个雏形的话,那么2000年,当他邂逅境外咨询公司的老师后,目标就清晰而坚定了!

那时正新公司正在申请QS9000质量体系认证,能不能通过就看这些老师了。陈招贵承认,他的动心最初是来自那些人西装革履的打扮和“生杀予夺”的权力,他深受震撼,肃然起敬,心驰神往。但后来,他也看到了这一职业的前景。就是它了!

这一年,陈招贵23岁。“人要认识自己并不容易。我很庆幸这么早就能确定人生目标。”

  有规律:为企业创造价值,你才有价值

2001年,陈招贵因为要继续深造,离开了正新公司,回到厦门岛内居住,他决定一边读书一边上班。因为已经选定了目标,他便朝着目标坚定前行。

正好,当时很有名的一家台资企业——好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在招培训专员,要求学历本科,具有人力资源工作经验。只有中专文凭的陈招贵去应聘,一连三次都被拒绝,第一次连简历都被扔了。对方就三个字:“不合格!”陈招贵不气馁,给公司人事经理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能力比学历重要”、“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不一定有生产、品管等方面的经验”等等。这封言辞恳切又切中要害的信,最终为陈招贵赢得了机会。

进好立才半个多月,陈招贵就被要求给员工上培训课。他意识到这是自己试用期的关键一课,特别向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他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模仿上司授课,结果因为声音太大,还是惊动了其他人,招来“神经病”之类的议论。他讲了几次后,就到公司的培训教室试讲,请上司点评。上司很赞赏这种办法,作了指导:“从台下走上去!步子大一些!头抬高一点!话筒拿起来!大声一点!”
 

3.在好立公司讲课.jpg
在好立公司讲课

  
      陈招贵要讲的课程是《如何提升现场员工的品质意识》,当时手头上没有任何资料。那会儿互联网没有今天发达,凡事可以问“度娘”。他找出了以前在正新公司看的《QC七大手法》,里面有不少关于品质管理的故事,然后就是跑图书馆查阅资料。线条有了,但干巴巴的也不行,需要“血肉”。于是,他跑到车间,了解最经常发生的品质事故是什么。

也是巧了,他到彩绘车间,正赶上管理人员在批评工人。有一款工艺品,需要在人物的肚皮上绘衣纹,新员工总是画歪了。陈招贵看那些工人,有的才十几岁,被管理人员一吼,手都抖了,哪里画得正嘛。他想:如果要经过成百上千甚至近万次的训练,这道工序才能做好,那代价太大了。

他想起在正新公司实行的“防呆防错法”,目的就是即使由傻瓜来做也不会出错。和现场管理人员交流后,陈招贵心里其实有谱了,但没有说出来。“我刚到公司,在那种场合说出来,别人不会信服的。”

上课那天,陈招贵以“任何时候都应以品质优先的想法和做法”为亮点,结合生产实际,通过现场互动,端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模具上将要画衣纹的地方做凸出些,就不会有差错啦。

这堂课可谓一炮打响。它解决了公司生产中的一个大难题,其意义已经远超课程本身。从此“防呆防错”意识深入人心,陈招贵还就这个问题又上了一堂课。

不过大家不知道的是,陈招贵上课时,为了抑制紧张情绪,不停偷偷掐大腿,事后洗澡时发现,大腿都淤青了。

陈招贵说,他在好立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不在其位,要谋其事”。对于公司每个模块,不论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都要摸清楚,并且经常问自己:假如是我会怎么做?他很乐于助人,所以人缘颇好。二是找规律。找到规律,才有努力的方向。

他入职后公司第二位总经理是女士,很会批评下属。陈招贵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凡是只带问题、没有解决方案的下属,一定会被骂得狗血喷头。他发现,哪怕和上司打交道,也都有规律,对方最想了解什么、要先讲结果还是先说过程?这些都可以通过观察找到工作的规律。于是,他就专门在准备管理课件的时候,加入如何向上司报告问题——“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改善的方案、防范的对策”;在日常工作中,一旦发生问题,就先自我回答这四个要点,然后再去报告工作。

2004年左右,陈招贵升职了,担任了人力资源部经理。他在好立开了先例:此前部门主管以上领导都是由台湾人担任的。

而在此后几年,大陆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直在提高,公司的成本也一直在上升。每次得知工资上调,总经理总是脸一沉。

认真论起来,这不是人力资源部门要考虑、能考虑的问题;但是一向“爱管闲事”的陈招贵很上心。他站在全局和老板的高度考虑问题:工资成本是上去了,那其他方面的成本能不能降低呢?他和各部门负责人讨论,让财务部门测算,还到其他公司搜集材料。最终向总经理提交了一份解决方案。

这份方案很有意思,正页只有一张,佐证材料却一大堆。总经理很快高兴地批复了。方案实施后产生的效益,相关部门及人员还得到了奖励。于是皆大欢喜。

善于学习的陈招贵,在好立的收获远不止这些。他受公司台湾老板的影响,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留下来的笔记本摞起来足有半米高,而且每一本都工工整整。他从两任直接上司身上也学到很多东西。

他说,有一任上司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策划能力强,文字功底好,文字表达有创意、不拘泥。虽然只在公司待了几个月,但对他的影响蛮大的。另一位上司是军人出身,文字表达简练、严谨。刚开始,他把陈招贵的文章改得密密麻麻的,让陈招贵心里很不舒服;但后来,陈招贵服了:人家是真功夫。

  有方法:“大题小做”,找到最佳切入口

正新四年的储备,好立六年的磨练,陈招贵的创业可谓水到渠成。

在正式创办公司之前,他与别人合作做企业管理培训业务。“试水”期间,他就办了一件很漂亮的事情:和相关部门合作,成功举办了《劳动合同法》系列讲座。

那是2007年的事情了,首场讲座的盛况,陈招贵至今仍历历在目:报名期间,传真机“嘀嘀”响个不停,原定150人的名额,很快突破到300人,而讲座当天来了500多人!很多人站着听课。内容契合了当时很多企业的关心点,火爆是必然的。
 

4. 2009年,为厦门特运集团鹭岛长运公司高管授课.jpg
2009年,为厦门特运集团鹭岛长运公司高管授课

  
    这次活动的成功,带给陈招贵的不仅是丰厚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创业的自信和方向。他于2009年正式创办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最初的业务仍以培训为主。

那时台湾地区领导人是马英九,陈招贵嗅到了两岸和平发展的“空气”。他策划、组织了两岸之间中小学校长、医院院长的一系列交流活动和培训班。在当时,台湾这些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对大陆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活动很成功。

但到了2012年,陈招贵敏锐地发现,随着各种免费培训的兴起,以及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管理提升的各种公益服务政策不断推出,他这条路走不通了。于是果断转型。经过艰难摸索,他把经营目标定在: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管理、降低成本、提升绩效”的服务。

为什么是中小企业?陈招贵说,最开始也是盯着大企业的,后来慢慢发现,一是人家不太需要这样的服务;二是和他们谈生意的周期很长,这样不利于自己公司的生存。
 

5.辅导工作照.jpg
辅导工作照

  
    这个准确的定位帮助陈招贵迅速打开了局面。2012年,他的团队就在厦门路达公司打造了一条“务本线”。这条全新的生产线,彻底颠覆了路达的传统流水线,以灵活的小单元代替死板的传输带,不仅将22人减为16人,还成功地提升效率30%!该公司某位领导给出二字评价:震撼!以此为蓝本,路达公司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革新。

这种花半年时间打造的“务本线”生产管理模式,成了务本公司永久的标杆,打出了公司的名气。现在,陈招贵经常带着客户进入路达参观学习,进行现场推介。

对陈招贵而言,如果说正新公司的关键词是“做准备”,好立公司是“找规律”,那么务本公司就是“有方法”。他说,方法论非常重要,而他正是在为其他各种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自己及公司的“方法论”。

曾有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板问陈招贵:什么才是最好的管理?他回答道:把账算清楚,包括大账小账。比如说生产数据,不仅要实现实时动态管理,还要保证它的准确。假如投料、产出不成比例,那一定是有问题的。这就是“大题小做”,利用数据这个小“切口”,把脉整个公司“大生产”。

十年耕耘,口碑逐渐积累。陈招贵甚至走出国门,和马来西亚的企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经过务本公司牵线搭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首届中国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发展交流活动在厦门成功举办。今年7月底,他的公司成为福建省本土管理咨询机构第一家在海外为外国企业提供专业管理咨询服务的公司。不过对于这些,陈招贵很谦逊地说:这并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如果不是中国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快速发展,人家会理我吗?
 

6.2019年1月26日,在槟城召开国际记者会,5家媒体到场.jpg
2019年1月26日,在槟城召开国际记者会,5家媒体到场

  
    终于实现年少时“西装革履工作”梦想的陈招贵,仍然保留当年的青涩和单纯;他和务本所服务的“成长型企业”一起,成长着。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联系我们

网站:www.shentjt.com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邮箱:bgs@jmgyxx.com 邮编:36102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