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十九)土楼——他的生命密码——优秀校友蔡建南的家乡情怀
来源: 作者: 日期: 2019-09-23 点击数:

校友名片

蔡建南,笔名珍夫,漳州市南靖县人。1965年出生,1982年—1985年就读于原集美轻工业学校轻工机械专业。现为福建土楼(南靖)文学院创作员,中国楹联学会、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南靖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南靖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解开福建土楼故里的历史谜团》《珍夫党史文集》《珍夫文史掇录》《漳州战役纪实》《土楼恋》《土楼情》等文集,编著《南靖土楼探寻》《福建土楼探源》等作品,创作《狮吼》《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苏区东征》等影视剧本,多次荣获国家级社科类、文学类等奖项。

 
     母校情怀
    “金秋时节喜相聚,鬓角初霜说风雨。杏林湾畔情切切,云水谣里心依依。”在云水谣举行的毕业30周年同学会上,蔡建南深情地写下他的感触。“人离学校心连学校”,他一直关心母校的发展、变化,积极促进万利达、万宝能源公司与母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他不仅常在《集美校友》发表文章,还以母校为素材创作了《早睡的月亮》,被称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第一部正式出版、完全描写20世纪中专生生活的中篇小说”。
 

1蔡建南(第三排左五)毕业照.png
蔡建南(第三排左五)毕业照

  
文/苏水梅 图/蔡建南提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倘若你不到处走走,就不知道这句俗语的奥妙。在漳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沿九龙江流域而形成的闽南文化内涵深刻、丰富多彩;这里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吸引八方来客。漳州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福建土楼,奇特、神秘的福建土楼文化,给人极大的感官冲击力。

而在漳州南靖县,蔡建南数十年如一日,寄情于山水间,不知疲倦、孜孜以求研究土楼、书写土楼。可以说,土楼已经深深融入他的血液中,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初遇土楼,一见倾心

乡土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学问灵魂的源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蔡建南生于斯长于斯,长期浸润在土楼的世界里,他对故土的那份热爱是真真切切的。

2007年8月31日—9月2日,香港大学建筑系文物保护课程主导、课程导师狄丽玲博士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派遣,对福建土楼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后,为南靖县题词:“我不仅热爱土楼,而且热爱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以及这里的传统。”
 

2.香港艺术家叶锦添与蔡建南在田螺坑土楼前留影.jpg
香港艺术家叶锦添(左)与蔡建南在田螺坑土楼前留影

  
    作为最早提出福建土楼“申遗”,并积极宣传、推动福建土楼“入遗”的蔡建南,对此无疑特别激动和兴奋。乡土是一杯酿制多年的酒,是一根漫长的经络将天下万物连接在一起的疼痛与喜悦,是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这样的乡土情结,不分国界,不分男女,通过古老的土楼建筑,瞬间接通。

“小时候,我到金山公社荆美大队的圆寨找亲戚,对用土夯筑的庞然大物充满了好奇,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南靖最低的土楼隆庆楼。从母校毕业后参加工作,有一次路过船场乡,见到路旁和山间散落的大大小小、方方圆圆的土楼,脑子里像是瞬间被某种奇妙的密码接通了。”蔡建南说。

1992年,蔡建南随县文化馆人员到书洋乡搜集民间三套集成(故事、歌谣、谚语)。“那是我第一次和田螺坑土楼群亲密接触。后来由于写作需要,我在书洋下版寮住了两天。老红军关于当年游击队和民团之间在土楼内外的一场对弈,引起了我的强烈好奇心。土楼一直像谜一样吸引着我,也就有了《南靖土楼探寻》这本书。”

2002年6月4日,台湾著名作家简媜曾经到访怀远楼(土楼之一),并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土楼鲜明体现了祖先们的智慧。看到祖先把房子这样盖,跟四周的山野合一,跟天地合一,就是凝聚与和谐,这是最重要的。”

是的,“我们都还愿意做那个传递故事的人,同时也就处在故事的氛围中了”。除了大量收集资料,蔡建南还加进去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读完他撰写的《怀远楼导游词》一文,再想想它荣获漳州市景区、景点导游词大赛一等奖,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探寻土楼,“自讨苦吃”

在研究土楼的几十年时间里,蔡建南遭遇过不理解,不少朋友认为他是在“自讨苦吃”。根本没有任何部门或者什么人要求他进行课题研究,也没有人给过他经济上的支持,研究出来的结果大多需要自费出版成书。

蔡建南在《南靖土楼探寻》一书的后记中,说自己“最终拗不过土楼情结”,忍不住又将文稿拿出来整理、修改、出版。在这本书的扉页,他写了这样几句话自勉:“研究土楼十几载,几分收获几多慨;博大挖掘难胜任,形单影只实无奈。探寻探源本欲罢,探记不舍探究来;人生坎坷何添恼,谁解旅文心挚爱。”字里行间透露出丝丝苦涩,更展示了拳拳之心。

蔡建南认为,文化遗产体系是一个发展的动态体系,在继承、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中,不能简单地把文化遗产仅仅当作一件物品保留下来,更重要的是发现、发掘、发扬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使土楼这项文化遗产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乡村的发展。

漳州历史学会副会长、文博专家曾五岳先生认为,《南靖土楼探寻》仁智互见,包容性、对比性强;而《福建土楼探源》广征博采、资料丰富、逻辑严密、说理性强、观点新颖、不同流俗、仗义执言、据理力争。“这是世人了解福建土楼的一扇窗口,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些与浮躁之风截然相反的真知灼见。”
 

3.jpg

  “示爱”土楼,呕心沥血

蔡建南对土楼的爱是深沉的,“示爱”的方式则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撰写史料,小说、散文乃至音乐剧,都是他不遗余力尝试的方式。

“古城中富有亚热带风格的街廊亭子脚建筑骑楼,既给人们提供冬暖夏凉的方便,又具有避雨遮日的阳雨伞作用。街廊商货辏集,店铺鳞次,上面是骑楼,骑楼墙接瓦连,典雅精致,一条小街通往九龙江畔的大码头。”一批江城知青和居民上山下乡,神秘的土楼、古朴的民俗、敦厚的乡民,故事随着小说《土楼恋》的叙述,徐徐展开。

《土楼恋》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高潮,但弘扬的是人类的真善美。小说以爱回报恨,以德回报怨的独特立意,进入一个静水深流的境界;这种全新的境界来源于福建土楼象征博爱、宽容、团结奋进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18年出版的《土楼情》,作为“土楼申遗成功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南靖县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当人们流连忘返于依山傍水的福建土楼,徜徉于南靖的青山绿水之间,邂逅一位安安静静、两鬓斑白的婆婆或者三两妇女轻声细语地聊天,也许都会希望能和时光一起老去,都希望能和土楼一样静默于岁月之外。行走在田螺坑土楼群,走进裕昌楼,穿过古驿道,停在古榕旁,老街上那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闲篇,土楼前生生不息的河水,都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节奏和律动。

“泥土散发出芬芳的气息,《土楼岁月》弥漫的也是土楼文化的芳香;但愿将来的一天,《土楼岁月》拂去历史的烟尘,将南靖土楼文化、知青、近乎原始的生存状态等多维立体影像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会发出惊喜和狂呼。”许多人因为土楼而走到一起,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4蔡建南部分土楼作品.jpg
蔡建南的部分土楼作品

  
    翻看蔡建南近年来编撰的关于土楼的各种书籍,你可以跟随文字走进南靖古老的土楼,欣赏土楼的古韵;这里既有历史的回忆和想象,也有地理的肌理与走向。

而蔡建南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再次创作由《土楼幻想曲》《土楼姑娘》《土楼柿子红》《我的土楼家乡》等组成的音乐剧歌词,并捧出大作《福建土楼120个问答》和《抗日先导》。在创作的过程中,他的眼里总是盈满了泪水:

曾经,我用迷茫的目光/辨识世界/用笨拙的双手/发掘宝藏/用失语的声音/发出呐喊/然则,面对你/我仍要于内心深处,默默说/你好/我最挚爱的土楼家乡!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我们可以怀疑一切,但是我们不能怀疑怀疑本身。”蔡建南在做学问的时候总是多问一句“为什么”,他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挖掘和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让他的论文变得越来越厚重,影响也越来越广泛。

  “红色”研究,揭开谜团

蔡建南的研究,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楼,一类是漳州的红色文化。
 

5出席首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jpg
出席首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

  
   1992年,蔡建南在南靖县党史部门工作,一度负责编辑“红军进漳60周年”有关文集。他深入采访、调查,多方收集资料,“十年磨一剑”,终于创作出“土楼系列”作品之外的又一力作。“只为不能忘却的纪念”,这是2016年4月21日刊发在《闽南日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作家蔡建南历时十年,写成25万字红军进漳史”。

这部《漳州战役纪实》揭开了漳州战役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和谜团,包括中共党史、解放军军史上的几个“第一”。这本书将改编成剧本,拍成30集的电视连续剧。这也是蔡建南对漳州历史长河的另外一种书写。

蔡建南身上有许多闪烁着光芒的品格,在今天显得弥足珍贵。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河里,都要完成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如果有心,每一个在你生活中出现的人,都是你的导师。”显然,蔡建南深谙此道。

他不畏艰辛,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淡泊宁静;他是谦虚的、刻苦的,对事业坚定到近乎固执。正是因为这种固执和坚定,他曾经和此后带给我们的,都将是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联系我们

网站:www.shentjt.com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邮箱:bgs@jmgyxx.com 邮编:36102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