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优秀校友风采系列之五十三)他被誉为广西农垦的“海外之父”——记广西糖业集团金光制糖公司副总经理覃奇茂
来源: 作者: 日期: 2020-10-17 点击数:

校友名片

覃奇茂,广西上林县人。1964年出生,1984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制糖工艺专业,1987年8月至2000年1月在广西农垦良圻制糖公司工作,从车间技术员到生产技术副总经理。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在广西农垦糖业集团生产技术部任副部长。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在广西农垦糖业集团黔江制糖公司任董事长。200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历任总经理、副董事长,期间负责东南亚木薯产业投资和开发,并任越南广西明阳生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7年11月至今在广西糖业集团金光制糖公司任副总经理。研究生学历,工程师职称。
 

   
覃奇茂近照                                      求学时代的覃奇茂

  
母校情怀

覃奇茂:母校的求学经历独特而难忘!一面是十分严谨、扎实的校风,老师要求相当严格,每个班、每门学科都有一到两个人需要补考,59分也得补考。另一面是非常温馨、感人的关怀,老师们都把我们当自家孩子一样看待。我们这些离家比较远的同学,寒假经常没有回家,学校都为我们准备了年夜饭。至今还记得同学们包水饺的情景:大家AA制,到学校隔壁的杏林村买肉,用啤酒瓶擀水饺皮。好开心!那时候大家的欲望都很简单,虽然经济条件差一些,但很快乐。

母校教育的影响,对我而言是终身的。我一直按照母校的教诲,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在东南亚开拓海外市场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我是嘉庚学子,比较容易获得人家的认同。

  
文/荷洁 图/覃奇茂提供

自1987年中专毕业至今33年时间里,覃奇茂一直待在同一家单位——广西农垦集团,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经历的丰富多彩。换过系统内5家单位,当过技术员、车间主任、科长、副厂长、部长、董事长、总经理;随着角色的不断转换,他的舞台日益开阔,从最初的小小车间,到了广袤的东南亚地区。

已经56岁的覃奇茂,正在进行“退居二线”的准备。“我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培养人才,让年轻人接上班。”他的目标很明确。

  独特的求学经历:创新性的勤工俭学,前瞻性的企业考察

覃奇茂1984年考上集美轻工业学校,在当时是一件“轰动全村”的事情。“我的家乡在南宁地区上林县,我所在的村庄是全国贫困村;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很辛苦的。考上轻校,就等于跳出了‘农门’,更何况还是到经济特区厦门读书,了不得啊!”

在覃奇茂高考前,兄弟姐妹提前养了一头猪,为的是卖猪肉换学费。于是,家里人杀猪时,请全村人吃了一顿饭。办理户口迁移时,连派出所的民警都很羡慕:要是我孩子也能考到厦门,该多好!

覃奇茂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完成学业。“我的求学经历,可能是别人没有的。” 覃奇茂的语气中透着自豪。那时候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氛围浓厚,各个部门、单位都在大力提倡创新意识。覃奇茂虽然不是学生会成员,但他向学生会建议:创新性地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家境贫困的覃奇茂,急切需要解决学费问题,他的勤工俭学可不是做做样子,而是扎扎实实,贯穿始终。“最开始是扫宿舍楼梯、冲公共厕所,没人做我做。”每天下午四五点钟,下课后,覃奇茂就“上工”了。这样雷打不动地干了两年多。

后来,扫楼梯、冲厕所的活外包给了民工,覃奇茂转向了别的领域:消毒。他把班里一位福建同学拉了进来,两人承包了学校医务室、水沟的消毒工作,经常背着喷雾器到处转。毕业后,他把这项“业务”转给广西老乡。

覃奇茂在校三年,除了第一年寒假回过家,其余寒暑假都在学校。他不仅省了路费,还利用假期“赚”钱。他把没回家的广西老乡组织起来,“承包”了门卫的工作,通宵值班、巡逻。“那时候治安比较好,附近村民也会协助我们。我们主要不是防人,而是防‘牛’。” 覃奇茂笑着说。不仅如此,他们还干其他杂活,比如帮食堂卸煤。“反正那时候有的是力气。”

勤工俭学不仅解决了学费这个大问题,还让覃奇茂有了“私房钱”。他的月收入有40元,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班级搞活动,彩色照片要寄到广州去洗,覃奇茂出了这费用,“私款公用”让他很是开心。

有了钱,他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他利用假期考察闽南地区的企业,让课本上的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他参加了厦大举办的企业管理培训,丛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不得不说,只有二十岁出头的覃奇茂,眼光、思维都非常超前。

“这段经历真的很好,成就了我后面的事业!” 覃奇茂说。

  艰辛的技改历程:自告奋勇下车间,每天工作16小时

1987年中专毕业时,覃奇茂分配到广西农垦集团良圻制糖公司。报到伊始,他就令人刮目相看。公司本来安排他到生产科,坐办公室,他谢绝了,主动要求到车间。公司的人觉得奇怪:大学生来了都不愿意去车间,不安排到办公室就要走,这个覃奇茂很奇怪!

为什么放着舒服的办公室不坐,非要自讨苦吃下车间?覃奇茂自有他的一番道理。“毕业前夕座谈会上,学校一位教糖机设备课的老师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工作后不能坐在办公室,一定要在车间待上几年,对技术才有发言权。我觉得老师讲得很对!”他认为,去车间,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了解工人的想法,才能培养和他们的感情。

“学校这个平台真的很好!” 覃奇茂说,他们读书时,师资力量非常强,厦门大学、济南大学、华侨大学的教授都给他们上过课。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博士,移民美国后,每年都会回学校讲课,介绍世界最前沿的先进制糖技术。所以,覃奇茂学成回广西时,是“自带光环”的。

当时,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都有制糖班,“虽然他们是大学本科生,但若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却未必比得过我们这些中专生。打个比方,就制糖技术而言,福建是在山顶,而广西则在半山腰。所以我回广西后,进步和成长很快”。说到这方面,覃奇茂还是相当自信的。

“而且,我也非常幸运。”覃奇茂说,大的方面,毕业时正好遇到广西的甘蔗产业正在调整,中央加大力度扶持,要把甘蔗产业搞上去。小的方面,他所在的公司技术人员缺少,又处于新老交替阶段,给了他快速成长的机会。

幸运带来的并不是舒适的享受,而是辛苦的付出。在发展制糖业的大潮下,甘蔗不断种植,糖厂不停技改,所有技改工作压到包括覃奇茂在内的三名技术员身上。画图、计算、研讨……吃住在厂里,每天工作16个小时。“反正我是单身汉,也没啥事。”回忆那段忙碌的日子,覃奇茂倒是显得很轻松。
 


在良圻制糖公司的覃奇茂

  
      努力得到了认可,他晋升很快。工作不到半年,糖厂的一个榨季结束,他便当了车间主任;两年后即1989年,升任生产科科长,管理、技术一把抓;1993年,成为分管生产的副厂长。那年他28周岁。

年轻的覃奇茂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仅仅过了两年,就将工厂治理成“全农垦生产的示范标兵”,并被推荐为“全区糖业生产管理示范单位”,区里在工厂召开了经验交流现场会。这里说的“全区”,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就是整个广西!

此后,覃奇茂在集团内换过多个单位,担任过糖业集团生产部部长,又到集团下辖的糖厂出任过董事长。在这期间,根据工作的需要,他不断深造,提升学历。

1998年,他在广西区委党校攻读本科课程,专业是行政管理+企业发展。“随着职位的变动,我觉得单纯的技术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工作要求,必须在管理素质方面有所提高。”这次学习持续两年半,采用的是半脱产的方式,覃奇茂搭上了所有的双休日。

2007年,覃奇茂又读起研究生,这次的专业变成“宏观经济管理”。因为那段时间,他正按照农垦集团的战略部署,奋力开拓海外基地。“我感觉不学习,工作做不了。”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反正,我只要一感到知识不够用了,就去学习。你不学习做不了啊!随时充电,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危机感促使覃奇茂不断充实自己,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卓越的开拓之旅:奔波东南亚数个国家,再造“海外农垦”

2005年,广西农垦局进行战略布局调整,要将木薯产业做大。广西木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60%,,但在广西,它“种”不过甘蔗,经济效益并不好。于是农垦局决定,到东南亚种植木薯,粗加工后再带回南宁。

广西农垦局提出:再造一个海外农垦!这项开拓性的历史重任,就落到了覃奇茂身上,他被调往明阳生化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开拓海外基地是我迄今为止的人生最成功的一件事,因为我完全靠自己去做,从无到有,一步步做起来。” 覃奇茂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这是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碰的事情,因为大家普遍认为很难做成。而覃奇茂,没有任何资源和背景,不认识一个人,甚至连英语都不会,他却做成了。为什么?

“我首先是打着陈嘉庚先生的旗帜。大家都知道,先生在东南亚的影响有多大,我一说自己是嘉庚学子,就很快得到认同,彼此之间亲近了很多。再者,我充分利用东盟博览会,和不同国家的客户深入交流、沟通,并进一步考察,奠定了合作的良好基础。”

当然,客观优势的背后,是超常规的付出和努力。

覃奇茂的第一个目标是印尼。2002年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后,商务部在东盟每个国家都建设了一个工业园区。覃奇茂所在的公司代表广西投标,他作为具体业务主持人,国内跑商务部,国外跑印尼,准备投标文件及答辩,忙得不亦乐乎。

“投标书反复修改,我在饭店关了两个月!都在整文件。” 覃奇茂说,因为是第一次做,从搜集资料、市场调研到撰写可研性报告,全部要自己做,一点一滴地从零起步,真的很困难,但没想到竟然中标了!

这个项目在2010年投产,影响很大,中国不少大企业都进驻其中。

此后每年东盟博览会对外投资签约活动中,它都是广西主打的宣传项目,可以说为广西也为国家争了光。直到目前依然运转良好,是农垦集团盈利最好的项目之一。

印尼基地的开发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学过宏观经济管理专业的覃奇茂,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提出的独特见解,成为了制胜的重要法宝,也为后来的“征战”提供了良好的模板。

来不及喘口气,覃奇茂再战越南!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其实是两个项目一起抓的。

而越南的项目更难!

谈判处于胶着状态,刚谈好,对方又要改,反反复复,前前后后进行了两年!那段时间,覃奇茂基本上都待在越南。

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覃奇茂想过放弃,甚至想过离开,换个工作单位,被领导“截留”了。后来他仔细想想,已经成功了80%,放弃太可惜了。

他开动脑筋,觉得还是要“借势”推动项目的落地。于是,他将项目所在地的越南的省委书记请到广西来,和广西的省领导会面。两个“大头”一敲定,覃奇茂他们就等于拥有了“尚方宝剑”,在越南办事也方便了很多。

越南的项目终于在2011年动工,2012年一期投产。覃奇茂还是歇不下来,又去了柬埔寨。“这次的任务相对简单,是寻找合作伙伴,木薯在那边种植后,我们负责收购原料。这样就免去了谈判的周折。”
 


海外农垦项目签约仪式
 

柬埔寨之行,虽说任务相对轻松,但历程却充满惊险。柬埔寨的木薯种植基地都在深山老林,经常有野兽出没,加上当地的治安不是很好,覃奇茂他们去考察时,都有宪兵队“护驾”: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就坐在副驾驶座上。“有时走着走着天色晚了,越走越深,真的有点恐怖的感觉。”

第一期30万亩的木薯在柬埔寨顺利种植,如今则是遍地开花,总的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而且全程机械化。

覃奇茂为木薯产业奉献良多,木薯产业则回馈他人生的辉煌。他说,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就是2006年代表中国农业专家到塞拉利昂调研时,没想到总统在总统府接待他们,还为他们举办了隆重的鸡尾酒会。塞拉利昂外交部、商务部、工贸部、农业部的人都来了。“这是我人生的最高规格啊。” 覃奇茂打趣地说。

塞拉利昂总统希望借助木薯种植,实现全国性的脱贫。“我们带着国家项目过去,为他们做方案,帮助他们培训人员。”能够为国际交流做点贡献,覃奇茂觉得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因为在开拓海外基地方面的杰出贡献,覃奇茂被誉为广西农垦的“海外之父”。

谈及这些成绩,覃奇茂仍将其归功于母校的教育:“这得益于我在学校形成的做事情的思维和模式。”他说,这种思维和模式就是,做事情要有筹划和步骤,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行;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不去行动,那就永远不会取得成就。

可以说,这么多年来,覃奇茂的经历、经验、见识都是极其丰富和宝贵的,他也因此成了年轻人眼中的“百科全书”。“他们碰到事情愿意问我,我也乐意为他们出出主意,让他们少走弯路。”

如今,覃奇茂又回归了他最初、最熟悉的糖业。“该大胆的时候大胆做过了,该付出的也付出了,现在年纪大了,应该退居二线了。我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接班人。”

其实,在开拓海外基地特别是做越南项目时,他就开始培养人才了。他带了一个团队,悉心指导每个成员,告诉他们每个环节都要记录好并进入档案。“有的人后来去别的公司,被高薪聘用了。”

虽说是进入了准备退休的轨道,覃奇茂却依然忙得很:跑种植现场,接待海内外客户,关注农业高新技术……“忙忙碌碌几十年了,还真歇不下来。”他笑着说。

 

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

联系我们

网站:www.shentjt.com 地址:厦门市集美区杏前路22号
邮箱:bgs@jmgyxx.com 邮编:36102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