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
林新民,福建福州人。1952年出生,1975年就读原福建化工学校石油化工专业,1977年毕业后到三明化工厂工作,1979年至1999年在中石化漳州公司工作20年,担任副总经理长达16年之久。1999年调往中石化福建公司任综合业务处处长,2004年起任中石化厦门公司总经理,2012年退休。
优秀校友、中石化厦门公司原总经理林新民
(文/荷洁 图/张镇江)
1975年,林新民就读于原福建化工学校石油化工专业,后与同班同学林素琴结为伉俪。25年后,也就是2000年,他的女儿林琳也成为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一家三口又先后成为中石化公司的员工。这份特殊而难得的情缘,在校友中传为佳话。
退休多年的林新民目前居住福州。8月11日,副校长王培元、校友办张镇江老师到福州探访他时,他因为处理亲戚家突发急事,未能见上面。林新民深感过意不去,因此8月16日他有事到厦门时,特意在之前的工作单位——中石化厦门公司,和母校领导、老师相聚畅聊。
林新民谈吐幽默,又十分谦和,时不时停下来问:我这样讲,可以吗?大家笑着回应:太可以了!
说起经历,林新民轻描淡写:“我这辈子很简单,就待过两个单位,一个是三明石化厂,另一个就是中石化。只不过,在中石化系统内,我挪过三个地方。仅此而已。”
然而,朋友们谈起林新民,却都钦佩不已。一是佩服他在如此“高危”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最终能够平安“着陆”;二是佩服他年纪轻轻就被破格重用,工作中又总是创意迭出,成绩斐然。
林新民在中石化漳州公司待了20年。这段漫长的时光实际上只包含两个阶段:前四年和后十六年。“前面四年,我待过七个部门和科室。最开始是在劳务公司,这个单位相当于后勤保障部门。我虽然是管理人员,但一样要到第一线。我当过搬运工,搬过油桶呢。那段日子,是有点苦。”林新民回忆说。
有人说过,如果你觉得辛苦,那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林新民如此“折腾”,实际上是领导有意栽培他,而他当时一无所知。“我后来才知道,我进去的第一年就被‘盯’上了。最开始是我的工作总结,领导觉得和去年不一样啊,有新意。其实我就是用心一点写,字比较工整而已。后来,我就开始跟领导搞调查研究一类的活动,记录整理啊,写领导讲话稿以及报道等。那是经常加班啊,星期天都在干活。所以,做人勤劳一点,不会错的。”说起这些事,林新民依然是那样的谦逊。
林新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他将劳务公司的员工,按年龄、性别、学历进行合理分工,管理得井井有条。接着,他又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在长泰、南靖各建一座加油站,在广东建3座加油站的业绩。
“为什么我的胆子这么大?以前在学校学过啊。” 林新民笑着对张镇江说,“张老师,我们那时学机械制图,虽然不是很深入,但老师教给了我们思路和方法,指明了方向。” 加油机有几百个零件,林新民边看书边摸索,慢慢拆解,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把机器的结构摸清楚了。接着又研究加油管道。“之前读书时,我们参观过很多化工厂,也实践过,所以对于设施、工艺还是有些熟悉。受此启发,举一反三,我收获很大。”在完成这些前期积累后,林新民才有了建设加油站的一系列动作。
还有一件事,也充分证明了“学以致用”。林新民参加了全省中石化系统化验员培训,下午三点报到,四点考试。老师要求一个半小时内完成,结果林新民半个小时交卷,成绩是满分!老师当场宣布:林新民理论课免考免试,直接进入实操阶段。
林新民自豪地说:“那次考试内容是有机化学命名、反应式之类的内容,那都是我在学校学过的,记忆犹新啊!”
当然,他不仅是理论学得好,实战也非常出色。当时省里要求各地市一年之内建好实验室,最先完成者奖励1万元。林新民所在的公司拿到了这笔在当时堪称巨款的奖金。“我个人只得到200元,但我开心!”
领导的栽培终于瓜熟蒂落。1983年,也就是林新民到漳州公司四年后,他跨过了中层干部这道门槛,直接被任命为副总经理。领导找他谈话时,31岁的林新民懵了。“一方面很激动,觉得天都特别蓝,睡不着觉;另一方面,诚惶诚恐。”他说,我觉得自己运气特别好,赶上了干部“四化”的大潮流。
担任副总的第一年,很难很痛苦。“一夜之间,那些我昔日的领导——中层干部全部变成我的部下。我在他们面前,基本无法行使副总的权力,凡事得用商量的口气,工作推进缓慢。”
熬过最初的艰难,林新民当了16年的副总。1999年,他调到省公司任综合业务处处长,负责全省各公司的经营管理、购销调存等。正赶上经营格局重大改变,以前各自为战的各地市公司,经营决策权收归省里,统一定价,统一资金运作、资源配置等。林新民称之为“第一次吃螃蟹”,而他“吃”得很不错,管得“活而不乱”。在任5年间,全省公司的销售额翻了几番,效益大幅提升。
在省公司期间,林新民还有另一项“吃螃蟹之举”:作为首席谈判,促成了中美石油合资项目的达成。“漫长的谈判,反反复复,加上我之前别人接触的时间,前后得有七八年。我有一次在美国待了28天。我把这过程比喻为‘锯树’,我在树上慢慢锯,等到树枝断了,我摔了下来,项目也就落地了。”
2004年,林新民的“石化生涯”又翻开了新的篇章,他调到厦门公司任总经理。当时,厦门有三家中石化单位,林新民着力改善和提髙它们之间的工作配合度,促进它们的团结,提升中石化在厦门区域的一致性和社会影响力。管理中,他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主业优势,使企业在他主政的三年中经营业绩持续保持在全省较好水平,尤其是万吨销量的加油站由2003年的12座增加至26座。他妥善处理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关系并建立沟通联系制度,使企业处于良性循环的较好外部环境。
令大家意外的是,仅仅3年之后,林新民主动退居二线。有人不解:“这么好的岗位,你舍得?” 林新民坦然地说:我们得支持年轻人挑大梁!
退休后,林新民最想做、做得最多的事是“补课”。“我夫人为我是作了牺牲的。她在漳州毛纺厂时,管着化验室;我在漳州公司筹建化验室时,她帮了大忙。她在厂里发展不错,但是为了我,为了家庭,她跟我到了福州。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大半。” 林新民的语气中满是内疚,“我以前因为工作,陪家人的时间很少。退休后,我要尽量弥补。这些年,我和夫人跑了不少国家。很多地方我是故地重游,因为工作时都去过,但那时不能带家属啊。”
谈及女儿林琳当年考化校,大家都问林新民是不是他的主意,林新民摇头:“真不是啊,她自己的选择。”于是,大家都说:那就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了。
以往探访中,夫妻、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甚至祖孙同为校友的情况都出现过,但像林新民这样一家三口毕业于同一专业的校友,还真是罕见。王副校长笑着说:新民校友一家的“石化情缘”,很特别,很动人,很经典,都可以在校史上留下一笔了!
相聊甚欢
合影留念
林新民在厦同学赶来相聚(右二为林新民夫人林素琴)